明清治黄文书、抗战时期武器、老式农具……
这些散落在民间的 “黄河记忆”
被魏文清一一拾起
一起来看
400 平方米的展馆里
2530 件藏品如何诉说沿黄故事
魏文清,是高青县黑里寨镇魏王村人,从1993年起,他开始接触文物收藏工作。经过30多年的积累,他把散落民间的黄河文献资料、文物实物收集起来,进行整理分类,翻新老家住房,建起了400多平方米的乡村博物馆,打造出一座独具沿黄乡村特色的“精神粮仓”。
魏文清从小生长在黄河岸边,对黄河有着特殊的情怀。早年间,他曾在企业做过工人,但始终热衷于古玩收藏,喜欢黄河沿岸乡土文化研究。
为做好文物收藏基础课,魏文清买来书籍潜心研究,向省市县文物专家请教学习,并与众多藏友交流经验,提高自己的文物鉴赏水平。他利用外出机会,收集了大量陶片、瓷片,一有闲暇,他便拿来放大镜,与瓷器文物仔细比对,根据实物标本的胎质、釉色、画风等,判定其年限,提高自己的眼力。
多年来,他先后奔波于山西、陕西、河南、山东多地,行程数十万公里,收藏各类文物4多万件。2016年,魏文清创办起自己的博物馆--高青大地黄河情博物馆,馆内陈列2530件藏品,为下一步黄河历史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为让这些文物“活”起来,真正发挥作用。2024年,魏文清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,将老家房屋进行整修,把博物馆搬到农村。博物馆以“高青黄河记忆”为核心,分为四个板块。一是黄河记忆部分,有黄河流域水系图、船运、渔具,明清时期治黄合同、地契文书、宣传材料等纸质史料,充分展示了沿黄人民群众治水智慧和奋斗历程。二是红色文化部分,主要聚焦高青本土红色资源,陈列史文彬、韩子恒等革命前辈遗物、书信、战斗事迹、宣传史料,及抗战时期武器装备、支前用具、抗战勋章、劳动奖状等文物。三是沿黄民俗部分,展示黄河沿岸传统民居、婚房、家具等生活用具。复原手工纺织、夯土筑堤、黄河号子。四是农耕文化部分,用新旧农具对比方式,展陈各类农具、量器等物品,见证土地上的农业变革。
在经营好博物馆的同时,魏文清还热心支持当地文旅、教育事业发展。牵头成立高青县收藏家协会,协助建设高青县漫修堂黄河文化展馆、长江路小学民俗文化长廊等场馆。
黄河水育黄河人,黄河情筑黄河魂。作为沿黄乡土文化的守护者,魏文清用行动诠释了他黄河情怀。对于今后发展,魏文清表示,要运用好博物馆阵地,讲好高青黄河故事,守护好沿黄乡村的精神家园。